2)215.考古纪录片番外(一)_跟科技树谈恋爱[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句话:南封北陆,不如韩氏掌目。意思是韩氏的盗墓人眼光是最精准的,摸一摸看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年代的墓穴,价值几何。而所谓的韩氏,指的就是小寒村的村民。

  “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新立法严禁盗墓,村民们也就渐渐抛弃了这一传统,利用机械种植发家致富。然而,还是有不少年轻人投身于国家的考古队伍中,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他们的传统。

  “韩秋明,就是一名中央国立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2210年春节,他回家过年的时候,却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

  画面上的年轻人已经穿过村庄,来到了村尽头的一座仿佛祠堂的巨大建筑里。他看着摄像头,介绍道:“这里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地方,有点像那个,墓穴的里面。这是燕初墓穴通用的四角顶,前屋高八米,仿的是燕世宗的明陵。这边是探穴铲——”

  镜头跟着韩秋明来到一个放满各色工具的角落。韩秋明拿起一个奇怪的半圆形的铲子,轻轻松松就往地下插了两米深,提起来圆形的一铲子泥土。

  韩秋明在泥土上比划:“你看,这一截泛白,然后断了,就是下面有东西。土层的深度,大概是魏末燕初。”旋即他又笑了:“不过这都是假的。每年村里的老人都要把这里的土掘开,仿着年代填进去。第一个井是燕中期的,第二个井就是我们刚刚铲的,第三个井魏朝前期,第四个井模仿的汉代土层。第五个井很少动,先秦的仿起来不容易。”

  韩秋明放下探穴铲,带着镜头继续向前,来到墙边的一个矮小拱门前,拿手电筒往里面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假墓’了,里面空间很大的,大墓穴套小墓穴,各个年代的样子都有,我们小时候就在里面玩。说不清什么时候造的,传说以前谁要是在墓里发财了,就得回乡仿一个差不多的墓室接在假墓上,再把以前的修缮一二。经年累月下来,建筑痕迹已经很难辨识年代了。”

  韩秋明带着镜头爬进“假墓”的墓门,视野一下子暗了不少,隐隐约约能够看到不同方向的甬道和墓门像迷宫一样,让人心头发紧。但韩秋明却像是回到了家的老鼠,脚步不停地朝着他熟知的方向走。

  七拐八绕之后,他停在一间小墓室里,里头放着一具石棺材,而石棺侧面的地板,被掀开了一块石板,露出底下的土。

  “这个墓室在假墓中间位置,应该挺老了,也许就是最老的那部分之一。10年春节的时候,我带小侄子进来,在石板下的土层里找到了一块金属。”

  屏幕上的画面终于离开了黑漆漆的“假墓”,显示出一块锥形金属的模样,已经被腐蚀得不成样子了,即使扫掉了泥土也只能看到上面隐约刻着什么字。

  旁白再次响起:“韩秋明一开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