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9章 她是直,但不傻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9章她是直,但不傻

  荆州这笔帐,到底该怎么算?杨铭心里大致有谱了。

  不能着急,要慢慢来,虽然他明知道这些钱很多一部分,都被官府上上下下给吞了,但他也没办法。

  大隋国情如此,这是自魏晋以来便形成的陋习,已经延续数百年了。

  想要改变,只有一个办法,大洗牌。

  而洗牌只有一种方式:一场波及全国的全面战争。

  大概七天后,各州郡的佐官才相继到齐,这时候的总管府后堂,已经是挤满人了。

  杨铭再一次主持这场花钱大会。

  “既然两次都是玄感的鄂州,那这次还是玄感先来吧,”杨铭坐在主位上,淡淡道。

  杨玄感点了点头,朝身后的几名江夏佐官使了个颜色,立时便有一人起身,朗声道:

  “禀殿下,江夏码头修缮,需钱二十三万贯。”

  “因江夏无大料,因而木料采办至巴东郡,用的是蜀地的杉木,每根大料长八丈,宽十三寸至十八寸不等,一捆五根,约一千三百贯,此番修缮需六捆,共钱七千八百贯,运输一项,江夏码头出运船六艘,人力饮食、途中靠岸休整,消耗约两千贯,故:木料一项,需钱九千八百贯。”

  “石料一项,可在江夏地区就地取材,因开采不易,颇为耗时,故需增加人力,耗钱三千贯,运输一项,需调拨骡车一百驾,力夫一千人,耗钱六千贯,修缮所招募工匠五百人,耗钱四千贯,损耗两千贯”

  等到此人讲完之后,元文都这边也合计完毕,比杨玄感上一次的二十三万贯,少了两万八千贯。

  杨铭点了点头,然后朝杨玄感道:

  “十八万贯,你看能不能干。”

  杨玄感一愣,我特么都缩减了,你还让我减?

  于是他回头看了那名佐官一眼,后者无奈的点了点头。

  杨玄感道:“殿下说多少,就多少吧。”

  “什么叫我说多少就多少?”杨铭反问道:“尔等一粟一米,皆为国帑,本王也是为国家省钱,北方用兵要钱,南边赈灾平叛也要钱,你们把钱都花了,国家用钱的时候无钱可用,到时候是伱担责还是我担责啊?”

  杨玄感憋着一肚子气,铁青着脸一言不发。

  杨铭扫视堂内,继续道:“如果有谁觉得自己能担得起责,你用多少钱,本王这里都照批,只不过将来朝廷问起来,你们得靠自己脖子上那颗脑袋去顶。”

  “担不起,担不起”堂内众人纷纷附和。

  杨铭这才朝元文都道:“江夏码头修缮,需钱十八万贯,就这么定了,记录。”

  元文都点了点头,提笔写下。

  这下子,底下这帮人心里大概有数了。

  无论他们报多少,杨铭这边必定会给他们削减三分之一,而他们也不敢往高了报,因为人家要的是明细,明细是有具体价格的。

  你不能说杨玄感要的木头一捆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