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1章 十五道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51章十五道

  大业十三年这场祸及全国的战乱,终于结束了,那么结束之后的善后工作是非常复杂的。

  这就好比一座房子塌了,你需要修葺,修房子比重新盖一座房子,还麻烦。

  全国各地一堆烂账,偏偏最会管账的崔仲方,已经快不行了。

  裴蕴现在是民部尚书,杨铭清楚对方的业务能力并不出众,裴蕴的长处是洞察秋毫的心智以及超强政治嗅觉,但是没办法啊,暂时换不了啊,容易刺激到老裴家。

  那么两个民部侍郎,封德彝和韦津就要多分担一些。

  正月初五的朝会上,杨铭率先道:

  “去年河南地区还算稳定,几座织造坊产的棉布,如今都囤积在府库当中卖不出去,毕竟百姓都没钱了,可是国库也没钱,你们民部想个法子,尽早将这些棉布卖出去。”

  裴蕴皱眉道:

  “民部一直尝试在民间售卖,可是效果有限,如今粮价仍处在高位,指望百姓拿买米之钱去买棉布,不切实际啊。”

  “那么没有办法将粮价压下来吗?”杨铭皱眉道。

  裴蕴点头道:“压不下来,物以稀为贵,如今各地都缺粮,所以造成了一种局面,百业俱衰,惟粮价居高不下。”

  “让武华去民部,担任仓部侍郎,粮食乃国本,价格绝对不能高,这关乎民生大事,”杨铭道:“将粮食的价格压下来,提高手工业货物的价格,三年内鼓励民间养殖牲畜,控制各地的宰杀数量,以缓解粮食短缺造成的各种问题。”

  在古代,牲畜还是以放牧喂养为主,没有饲料的,基本不会拿粮食喂养,包括猪,猪吃猪草,例如打碗花、蕺菜、人字果之类的。

  眼下大隋想要引进土豆、红薯这类高产农作物,不切实际,因为这两种作物都在美洲,如今的航海技术,支撑不起来。

  提高手工业产品的价格,也是为了大量货币回流到国家手中,方便操控市场。

  任何货物,都需要因形势需求,处在一个合理的价位,如今百姓没钱,首先解决了温饱,他们才会花钱买其它生活必需品。

  也就是说,这条政策是先保你的命,再用伱多余的钱充盈国库,至于没有闲钱的,当然就无效了,促进内需,本来就是盯着那些有闲钱的人。

  华夏古代就是因为灾荒太多,所以老百姓养成了一个存钱的习惯,其实就是为了应对危机。

  怎么将百姓的闲钱拿出来,流入市场,需要创造需求。

  如今是冬天,需要保暖,那么主要货物就是煤炭、柴禾、冬衣。

  煤炭只有有钱人用得起,那么这个价格,就能给它飙起来,抽富人的血。

  柴禾,乡里的百姓是不缺的,自给自足,只有生活在县城里的人需要,那么这个价格也可以提一提,以保障乡里百姓的生计,他们可以将柴禾卖进城里,增加额外收入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