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国富与民富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天未亮,两府所有的宰相都被召进宫,还有石子明、秦桧、何也、刘彦宗等人。

  皇帝抛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王介甫之变法为何失败?

  这个问题皇帝曾经私下与好几个宰相都议论过,大家的出来的结论是王安石变法的政策本身有一定的问题,当时朝廷党争也非常严重,下面的很多官员也不愿意按照朝廷的意愿来执行,更有很多人钻新法空子,大发横财。

  不知道皇帝为何突然又抛出来了。

  大家只好又重新将失败的原因说了一遍,赵桓沉默片刻才补充道:“诸卿所言甚是,然朕以为有一点诸卿当谨记,国富亦要民富,国富而民穷,百姓食不果腹,吾等之罪也!”

  宰相们相互对视一眼,心下了然,大宋商行、大宋银行、海运都已经启动,这都是赚钱的事,而且效果都很好,但这都是富国的政策,真正富民的政策却似乎还没有。

  大概皇帝是被青州案刺激到了,不仅皇帝被刺激到了,连宰相们也被刺激到了,一个知府的家底比当朝宰相还要丰厚。

  官商勾结,从农业到商业,一层层压榨社会的财富,大宋的财富现在呈现一种可怕的金字塔形状,并且这个金字塔的顶部特别窄,底部非常宽大。

  土地问题已经十分尖锐,但真正的核心问题却是贫富差距的问题,庞大的社会资源和财富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贫苦的大众因为要生存下去,不得不卑躬屈膝。

  赵桓真正要解决的其实是社会财富分配的问题,最理想的社会形态是椭圆形的,有富人,但中间的殷实家庭应该占主流,那些不愿意干活、懒惰的人才应该流落街头。

  看着自己的宰相,赵桓道:“诸卿都说说吧,如何在百姓富裕起来?”

  徐处仁道:“陛下,大宋商行的成立已经可以带动一部分百姓富裕起来,具体执行事务此后都交予民间,朝廷发放俸禄,最后钱都会到百姓手中。”

  赵桓点头,这个他当然知道,朝廷有很多大型工事,例如挖矿、修路、建造宫殿房屋,废除徭役之后,都是要付钱给百姓的,这部分的钱的确会流到下面。

  何㮚道:“陛下,臣以为,朝廷可以加大对居养院和安济坊的投入,先帝时期,全国都开始推行居养院和安济坊,都各地官员却并未能深化下去。”

  赵桓连连点头,宋朝的确有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了,居养院和安济坊便是其中的代表,说来讽刺,这也算是蔡京的政绩。

  只是宋朝的行政体系臃肿,真正施行下去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赵桓道:“这件事纳入政事堂的规划中。”

  “遵命。”

  刘彦宗突然道:“陛下,臣以为,要想富民,不仅仅是要让百姓有收入,还有严厉遏制财富的不正常流向,臣记得陛下在新政中规定,除了大宋商行,凡其他官员不得经商,避免官商勾结,哄抬物价,臣以为青州案便是因为官商勾结,田地和商业等优良资源全部被少数人把控,极大的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造成了对朝廷新政的威胁,是以,臣以为,陛下当彻查全国官员!”

  刘彦宗这厮不亏是朕肚子里的蛔虫,朕叫你们来,就是为了这事!

  这官员的风气不好好整治,接下来的诸多新政要切实落地,让社会财富流向百姓,难度是非常大的!

  赵桓面色不变,问其他的宰相。

  李纲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刘御司所言极是,范公曾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为朝廷命官,当时刻为天子分忧,为百姓谋福,而不是沉迷在经商、与民争利之中。”

  赵桓扫了一眼其他人,道:“其他人呢?”

  众人皆道:“臣等附议!”

  赵桓道:“好,徐卿,朕给你个任务,政事堂要好好领下来,明年朕要让京西路、京东路、河北路和河东路这四路的百姓的财富翻一倍!记好了,这是政事堂的任务!”

  “臣遵旨!”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