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开垦南方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富足后,商业才有基础,所以像南宋那种朝代,虽然偏安,但是富得流油。

  赵桓觉得这农业技术上的研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模式上的创新却是可以很快见成效的。

  例如陈旉说的坡塘堤上可以种桑,塘里可以养鱼,水可以灌田。

  这是后世的农业生态的雏形啊,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大大提高效率。

  赵桓这个历史白痴当然不知道,眼前这位陈旉可是两宋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学家,甚至花毕生精力写了一本书《农书》,便是根据他多年的实地经验和自身所悟,编写出来的农业生态系统论。

  徐处仁便又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南方地貌广阔,要开垦新地需要时间,一年之内肯定无法完成。”

  陈旉又道:“陛下,臣不才,臣这里有一副江南农业图,是臣这些年走遍江南地带所挥,愿献给陛下。”

  赵桓顿时大喜,陈旉道:“陛下稍等,臣这便去取来。”

  不多时,陈旉回来,手中有一副深色的长卷,呈递给赵桓,赵桓心中澎湃,真是天助我也!

  他激动得打开陈旉的农业地图,一眼扫去,与他前世在网上看到的中国地图南方的轮廓十分相似,上面做了很多细致的标语,哪些地方是河流,哪些地图是丘陵,适合种植什么作物,都写得很详细。

  飞鸟从夕阳泼洒的苍穹飞过,斜阳从外面洒进来,科学院后院楼阁幽静。

  赵桓命人将这幅地图挂起来,他的双眼在发光,在古代,地图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更何况这幅地图详细介绍了江南一带的自然气候。

  这简直是一副大宋国宝级的战略图!

  连徐处仁也看得呆住了,没想到这个陈旉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众人沉默了好一会儿,只看见皇帝激动地在地图前走来走去,也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什么,但看样子,似乎是在构思翻天覆地的大事情。

  “徐处仁,周朝,你们跟朕说说,若是向南方做开垦,是否可行?”

  徐处仁和周朝对视一眼,身为户部尚书兼三司使,周朝对目前的大宋的每年税收自然是了如指掌,中原地带的农业税的确在逐年递减,南方的农业税在稳步上涨。

  而政事堂的太宰,自然也清楚,这些年全国农田开垦增量的确在南方,只是徐处仁这厮毕竟是中原人,北方的势力,自然对南方不屑,甚至有意要打压南方。

  例如参知政事唐恪就是江南人,参知政事和太宰历来就不对付,朝廷将参知政事提升到副宰相的位置,就是为了遏制宰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政事堂的徐处仁是北方势力,唐恪是南方势力。

  若是将南方作为大宋的产粮之地,岂不是以后南方人在朝堂上鼻子要朝天了。

  不等徐处仁说话,唐恪已经出列道:“陛下,臣以为可行。”

  同样是南方人的秦桧也赶紧出来道:“臣附议!”

  其他大臣也都道:“臣等附议!”

  见状,徐处仁也不好再说什么,连忙道:“臣附议!”

  赵桓道:“好,政事堂单独找一个人出来,设置农司,以陈旉农司使,徐处仁你再择一人为农司副使,协助陈旉主持南方农事开垦一事。”

  “臣遵旨!”

  从科学院回来,赵桓觉得现在的局面是越来越有意思了,他自然知道新政虽然未在江南推广,但江南许多地主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朝廷的动向,甚至有些地主在暗中招兵买马了。

  此番朝廷又设置了农司,专门对江南一带动手,这里面必然又会出现利益争端。

  就让利益争端都浮现出来吧,朕最多只需要一年的时间,扫清中原地主的势力,便着手开始动江南了!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