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宗室的命运之变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突然接到皇帝的传召,他放下手中的事,立刻离开政事堂,向内宫赶去。

  “臣参见陛下。”

  徐处仁猜想,皇帝传召自己,应该是议论岳飞的事情,毕竟,秦桧现在天天逼着皇帝办了岳飞。

  “徐相公,坐。”

  “谢陛下。”

  赵桓便将罗淙的那份奏疏递给了徐处仁,后者越看越心惊。

  “这……”

  “徐相公,有什么好的办法?”

  徐处仁心中一凛,身为人臣,最大的忌讳就是参与天家的私事。

  自古参与皇室私事的大臣,都不得善终。

  但是,此事已经不能严格算是皇室私事了,它严重影响到了民事。

  每年200万石的粮食,被动了手脚。

  从西南运到江陵府的路上,有水路,有山路,粮食坠崖,或者沉水,是朝廷接受的合理事件。

  到江陵府后,有一定的误差,也是合理之中。

  但200万贯,这个数字太大了,已经远远超过了朝廷的容忍范围。

  看来,从运输粮食的源头,就存在问题,在交州,这事就被人动了手脚。

  “陛下,臣以为,从交州到江陵府的所有涉事官员,都应当严格查办!”

  “朕不是问你官员们当如何处理,朕是问你,宗室当如何处理。”

  徐处仁有些蛋疼,他想着避开宗室的话题,但皇帝已经明说了,叫你来不是问你怎么处理官员的,因涉事的官员,肯定都是要处理的。

  现在让朕头疼的是,宗室当如何处理。

  家丑不可外扬,当年的肃王案已经让皇室蒙羞了。

  徐处仁猜测着皇帝的心思,皇帝肯定是要处理宗室的,不然不会叫自己来。

  但皇帝又不想公开处理,毕竟太过骇人听闻,这事传出去后,皇室的威信将为受到打击。

  “陛下,既然济王如此热爱粮食,何不将他调到盛产粮食的交州之地?”

  徐处仁这么一说,赵桓眼睛就亮起来了。

  交州啊?

  好地方啊!隔壁的真腊更好,把济王往那里扔,再给他一支军队,让他在那里圈地为国。

  反正这个时代,那些小国是没有严格的国界的,有大片大片空地闲置着。

  如果真腊不答应,就给济王增加兵力。

  赵桓老早就想着要把赵宋的宗室们各自发配到其他的地方,例如南洋塞一大批,漠北塞一大批。

  以后征服的南半球大陆,又塞一批,还有更远的西方。

  这就是当年周王室的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有利也有弊。

  弊端就是后期容易尾大不掉,但利也很明显,大大减少了初期的管理成本。

  有点类似后世那些大型城市加盟商的概念,可以加速地盘扩充的速度。

  不仅如此,还可以为中央帝国竖立一些潜在威胁,不至于中央帝国在大一统中,越来越保守,以至于让所有的矛盾都停留在了帝国内部。

  从而导致内斗越来越严重,制约各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

  只要这种潜在的威胁不是异族的威胁就可以了。

  即便哪天,某个诸侯王要反,那也是同族的战争。

  那之后的事,赵桓就操心不了了。

  他也只是一个凡人,哪能帮后人解决所有的问题,江山能否坐稳,还不都看自己的能耐。

  即便是秦始皇,够牛了,生前操心了那么多,继承人出了问题,帝国也是分分钟崩了,那能怪秦始皇吗,还不都是胡亥那头蠢驴自己脑残。

  和徐处仁简单聊了聊,赵桓就让徐处仁退下,然后,他自己开始梳理所有宗室。

  那些锦衣玉食的宗室们还并不知道,此后,他们的命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8)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