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章 大明战神(求追读!)_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虎去干。

  ‘锦衣卫这名,不错,咱果然有文化。’

  老朱心头决定,回去后就直接设置锦衣卫。

  “至于东厂。”

  季伯鹰停顿了片刻,清晰可见,在季伯鹰提及东厂的刹那,老朱棣的眼角抽了抽,俨然是一副做了亏心事的模样。

  “东厂,全称东缉事厂,职能与锦衣卫等同,不同的是锦衣卫设立于宫门之外,东厂设立于宫门之内,锦衣卫呈达天听需要上书陈奏,而东厂只需口传。”

  “整个大明国祚期间,东厂提督绝大多数时间权柄都在锦衣卫指挥使之上,东厂掌权至盛时,锦衣卫由东厂提督,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公,需伏首跪拜。”

  “东厂之权,由天子赋予,可不需六部盖印、不经三司审讯,随意逮捕任何臣民。”

  此话一出,老朱眼神瞬间变了。

  宫门之内?厂公?太监?!

  “兄长之意,这统辖东厂的是宦官?”

  老朱目光如刀,顷刻落在老朱棣身上。

  在老朱看来,一个宦官竟然拥有随意缉拿百官的权力,这还不反了天?!

  娘的,一群把儿都没有的狗玩意,竟敢嚯嚯咱的大明江山!

  “父皇,儿…”

  ‘啪’的一声,老朱拍案而起。

  “咱立在宫门前的铁碑,你小子是瞎了吗?!”

  洪武帝曾于宫门立下一块铁碑,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希望以此碑警醒后世之君,不可任用阉宦,祸国乱政。

  面对老朱的怒火,老朱棣垂下眸子,一句话也不敢吭。

  这事,的确是自己干的不地道,他怎么说都没用,只能默默承受来自于老朱的怒火。

  反正在老朱棣看来,自个老爹显灵也就这么一会,挨过去就完事,等老爹走了,该咋滴还是咋滴,这永乐朝的大明还是咱老四最大。

  “哦,对喔,你还有块碑。”

  季伯鹰似是想起了什么,笑了笑。

  “可惜,伱那块铁碑,被太监砸了。”

  这话一出,老朱愣了,低着头不说话的老朱棣也是愣了,自个老爹立的碑也有人敢砸?!

  要知道,就算老朱棣迁都,那都得把自个爹的这块碑给里里外外擦干净带上,等到了新皇宫之后,第一时间老老实实的让人在宫门口挂了上去。

  “怎会如此?!”

  “仙师莫不是卜算错了,我虽然用了宦官,但并非重用,亦是对宦官之权做了极大限制,怎么可能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老朱棣这话也的确没错,他虽然用宦官,但是并不是没有考虑到阉党成祸的问题。

  永乐年间,初设东厂,永乐帝威服四海,并且他也并不是完全放权于宦官,而是做了诸多限制,再加上这帮宦官也没什么文化,大字不识几个,想乱政也没法子,自然翻不起什么浪。

  反而一个个极为感恩永乐帝给的一条出路,干活一个比一个卖力,让老朱棣极为满意。

  只是。

  人算不如天算。

  永乐朝的这帮太监的确很老实,怎么看都不像会祸国乱政。

  可是永乐之后,尤其是宣宗当政时期,为了牵制越发壮大的文官集团,宣宗朱瞻基开始大力重用宦官,甚至在宫内专门开设教宦官读书的内学堂。

  这么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操作,直接导致了宦官权限越来越膨胀。

  直至那一位王先生的出现,大明第一位权倾朝野的权宦。

  正统七年,唯一令王振惧怕的太皇太后张氏病逝,王振大权在握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太祖高皇帝立于宫门前的铁碑废了。

  “这事,就得牵扯到明朝另外一位皇帝了。”

  “世人称其为大明战神,或者,叫门天子。”

  “瓦剌留学生也行。”

  朱祁镇:爹,我要去留学,麻烦给我教下学费(月票)。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