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章 内阁之利弊(求追读!)_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阁臣,入阁阁臣皆由廷推产生,而由中旨入阁者,为士人百官所耻,可在极大程度上杜绝了外戚或佞臣干政。”

  廷推: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共同推举出威望素著的大臣,上报皇帝,由皇帝最终批准入阁。

  中旨:皇帝绕过百官,直接下旨任命。

  “第三,内阁极大分担了政务压力,却又杜绝了丞相制的专断独行,避免了出现独裁之臣的潜在风险。”

  说完之后,季伯鹰停了下来。

  略渴,端杯喝了口咖啡。

  而听闻至此的老朱,那黑了一路的脸,终于是见了阳光。

  “咱还是有些远见,看来这废黜丞相制的好处真不少啊。”

  在老朱看来,一切之重都莫过于皇权,只要自己的子孙手中握紧皇权,那大明就不会落入异姓之手。

  “父皇英明伟岸。”

  虽已多年未拍马屁了,但老朱棣拍起自个老爹来,还是那么顺其自然。

  “皇祖父深谋远虑,孙儿敬佩不已!”

  朱高炽紧跟其后。

  “曾皇祖父之雄才伟略,瞻基望尘不及。”

  一个比一个拍得响。

  老朱心情,好了不少。

  季伯鹰放下杯子,瞥了眼这四代同堂,继续开口。

  “接下来,是内阁之弊。”

  “老朱,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明明是聊丞相制和内阁制,我却花功夫和你讲宦官乱政。”

  “听好了。”

  此话一出,老朱脸上的笑容立刻收了。

  “一、皇权高度集中之后,对皇帝的要求也会变高。”

  “当权力集中在一人之身时,如果这人是个勤政明断之君,那国之幸,民之幸,可如果这个皇帝并不怎么管事,那满朝就是妖魔横行。”

  “而这,就产生了第二点弊端。”

  季伯鹰看向老朱。

  “第二点,宦官乱政。”

  “刚才我已经大致讲了司礼监的存在,当皇帝管事的时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就等于是木偶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受皇帝支配。”

  “可当皇帝不管事的时候,手握批红权的司礼监就是最高决策,也就是说,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将会代替皇帝行使天子之权。”

  “在这种情况下,握有行政权的六部以及议政权的内阁,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整个朝野都将成为司礼监阉人的一言堂。”

  “这便是,宦官专权。”

  当听到‘宦官专权’四个字的时候,老朱拳头都攥红了。

  咱大明天子之权,竟然落入阉人手中,咱怎会生了那些个废物子孙,手中握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却是任由一群阉人肆意弄权,荼毒国家。

  老朱棣也是听的眉头紧皱,毕竟用宦官这件事是他开的头,多少有点自责,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够断绝这种问题在后世产生。

  “三、内阁之位缺乏法理保证,当国家陷入困境之时,难以出现狂澜之辈。”

  “大明一朝,从始至终,内阁的存在都没有正式的机构设置,只是相当于皇权之侧的一个秘书处。”

  “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责,若无朱批,六部根本不为之信服,哪怕是张居正这位大明最为接近完整版相权的内阁首辅,仍须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合作才能执掌大权,方能施展抱负。”

  “如此一来,当国家积重之时,需要改革之臣,出现力挽狂澜的名臣要求格外之高,毕竟如张居正这等能同时把六部、内阁、司礼监、后宫、皇帝全部搞定的人,整个大明276年也才出一个。”

  老朱和老朱棣,以及朱高炽和朱瞻基,都是听的极为认真,‘张居正’这三个字也是深深烙印在他们心中。

  能够被仙师反复提及之人,必然是极为出众之辈。

  季伯鹰稍微停顿了片刻,润了润嗓子,继续道。

  “四、朋党之祸。”

  话音刚落,朱瞻基下意识便是开问。

  “仙师,我有一个疑问,历朝历代都有朋党,我大明有何不同?为何要归因内阁?”

  明天是周一,所以明天第一更会在凌晨0点~

  求月票!冲一波新书榜!

  大手子们,推一把屁股可否?!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