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制衡再制衡,衡上衡!_大明朱棣:爹,你咋没死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阶你们自己定,但一定要在六部主官之上。”

  “我的建议是,从一品。”

  明朝的内阁从一个秘书处成长为帝国中枢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包括内阁的地位提升也是逐步提高,最终历史的选择是让它凌驾六部之上,而完成这个选择耗费了近百年。

  这就像是过河,与其摸石头过河一个一个坑踩过去,不如直接建一座跨河大桥。

  “另外,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入阁考核机制,具体考核要求你们自己定,最终裁决权在天子手中,由天子赋予阁臣权限,将入阁制度化以及皇权赋予化,断绝大臣为了入阁而刻意在朝中内外结党,同时断绝内廷干预内阁的路子。”

  在大明的某些时期,司礼监之所以能够操纵内阁,就是因为内阁缺乏完善的入阁制度,以至于这些宦官可以钻空子,扶持自己的人进入内阁,以此达到操纵外廷的地步。

  因为司礼监虽然握有批红之权,但必须要由内阁票拟,否则他这批红批白纸?

  而阁臣刻意去朝中结党,其中一部分缘由也是因为需要这些党羽的支持才能入阁,可如果入阁之权源自于制度,而非人事,那有些清正之臣就不必结党,依然可入阁报国。

  如此一来,大明朝中朋党依旧会有,但会少很多。

  当季伯鹰这第二点出口之后,朱瞻基再次开口询问了,这小子显然是得了甜头。

  “仙师,我有一问,如果将内阁首辅明确为百官之长,那与丞相有什么区别?岂不是走回老路了?”

  还不等季伯鹰解答,旁侧的朱高炽开口了。

  “瞻基,仙师讲道,为何不认真听?!”

  朱高炽拿出严父姿态。

  “仙师先前已经讲的很清楚,内阁只有议政之权,将内阁首辅定为百官之长,这是为了明确内阁法理,为了让朝廷各部运转的更为有效,何以是走回老路?”

  季伯鹰略微诧异的看了眼朱高炽,这大胖子,脑袋果然好使。

  “大朱说的没错。”

  “定内阁首辅为百官之长,可以让六部运转更为有效,但内阁并无本质权限叠加,只有议政权,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理解,有相之虚名、无相之实权。”

  ‘有相之虚名、无相之实权。’

  老朱和老朱棣都是眼睛一亮,父子两对视一眼,皆是透着惊叹。

  “第三点,从制度上赋予内阁首辅可不经内臣禀报,直面天子之权。”

  “这便是当宦官有乱政苗头之时,外廷能够反制内廷的核心所在,大明的宦官乱政和汉唐不同,汉唐宦官乱政是当着皇帝面乱政,而大明的宦官则是因为皇帝不管事,瞒着皇帝乱来,可不管事不代表皇帝是傻子,纵观伱老朱家的后世之君,虽然奇葩很多,但大多都是聪明人。”

  哪怕是朱厚照,当他得知自己的杨先生被刘瑾恶意报复搞到南京去之后,也是第一时间怒斥刘瑾,这种专权之事能够发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内阁不能在第一时间见到皇帝。

  如果在制度上赋予内阁直面天子之权,那只要刘瑾动用批红权报复杨一清,内阁便可以第一时间觐见皇帝,这份针对杨一清的调令就根本无法生效。

  说白了,这个制度的设定,就是以司礼监制衡内阁的同时,赋予内阁在极端环境下反制司礼监的条件,衡上加衡。

  “当然,这种情况仅限于宦官有专权苗头,如果皇帝只是不想见人,但依旧在管事,那就无所谓。”

  毕竟万历老爷子二十六年不上朝,当他时隔二十六年第一次踏上奉天殿时,底下那些大臣都不认识皇帝啥样,万历也不认识这些大臣,但依旧无所谓。

  季伯鹰说完,小朱又开口了。

  “仙师,为什么不能直接断绝批红权的出现?”

  季伯鹰看了眼小朱,笑了。

  朱厚照:‘我爹干了一辈子牛马,我享受享受怎么了?’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