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0章 海岛_横刀十六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浪,诸船离散,不过卢循所在海船随波逐流,发现一海岛,位于百济、倭国之间,当地土人名之曰耽罗。

  卢循士家子出身,一眼就看出此地的重要。

  北面是百济,东面是新罗,南面是倭国。

  若能以此地建设军港,为水军中转补给,日后可凭此岛攻略三国。

  奏表末尾,还附了一张地图,大致描绘出耽罗所在。

  李跃一对比,不就是后世的济州岛?

  虽然梁国大力发展海航,但还处于摸索阶段,海船动辄遭遇风浪,掠夺百济、高句丽问题不大,但掠夺倭国、新罗则有些鞭长莫及。

  如果有耽罗作为中转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李跃记得倭国盛产金银,似乎就在耽罗南面的九州大岛上,反正离的也不远,有此地作为前出之地,倭国就逃不了大梁的手掌心。

  卢循这小子还真是一员福将,难怪历史上能跟宋武帝掰掰手腕,历史上他们这一伙儿海贼也是占据舟山群岛,攻掠江东……

  “升卢循为耽罗督,横海都尉,留驻当地,负责建设军港城池,辽东物资全力支持耽罗。”李跃心情大好。

  国运来了,挡都挡不住,缺什么来什么。

  中原最缺的就是金银铜等金属,有了倭国的矿藏,能进一步支持梁国的五铢钱体系。

  五铢钱与黄金绑定,黄金越多,经济就越稳定,越发达。

  不过转头一想,其实这些东西从古至今都在,只是很少有人抬头望向海洋。

  华夏历来重陆权而轻海权。

  唯独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跃深知海洋的重要。

  即便不下南洋,东海一定要牢牢攥在手里,大梁至少要开这个头。

  “耽罗的确位置极佳,有此地为基,事半功倍,臣建议派出使者,察探倭国风土形势,或能再收奇效。”崔宏拱手道。

  派出使者就是交流,倭国什么档次,还要李跃先派使者去找它?

  这种自降身价之事,李跃绝不会做。

  大国就要有大国的底气和威严,这年头最好的交流方式是刀剑。

  东汉光武帝时,倭国就有使者入华夏,光武帝嫌他们矮,赐名倭国,还赏了一块金印,流传后世。

  至曹魏,魏明帝又封“亲魏倭王”……

  交流多了,这帮人也就发展起来了。

  要知道倭服在倭国称为“吴服”,从哪里传过去的,不言而喻。

  “使者就不必了,朕没打算与他们建交,此地之人以后皆为我大梁奴隶!”

  从地图上不难看出,一旦倭国崛起,肯定会觊觎大陆,这是地缘战略决定的。

  三百年后的盛唐,他们就敢发动白江口之战。

  李跃没兴趣占领这块土地,性价比不高,占领了还要建设,客观上促进了他们的发展,中土尚有如此之多未开发的土地,李跃没哪个精力。

  有这功夫还不如大力经营玄菟,占领整个辽东。

  事实上,倭国可耕种的土地并不多,所以历来华夏王朝对它没什么兴趣,唯一的优点就是金银矿藏多。

  以后倭国当成大梁的下水道即可,掠夺人力、矿产,滋养华夏。

  一个名族和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其他名族的苦难。

  大仁不仁,李跃只对华夏负责。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