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分三路_大秦帝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六章兵分三路

  儒家的创始人虽然是孔子,并且有七十二个弟子,在春秋时期,这七十二人都被各国奉为上宾,甚至一国的将军或者丞相。

  但是后世儒家出现了不同的派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派系先秦儒家先秦时期的儒家学派,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人为代表,主张“仁爱”“礼仪”、“中庸”、“忠诚”等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

  宋明理学:宋明时期的儒家学派,以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等人为代表,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格物穷理”等思想,强调理性和实践。

  明清儒家:明清时期的儒家学派,以王阳明、李贽等人为代表,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致知”等思想,强调个人内心的体验和直觉。

  还有新儒家,当代儒家等等,主要是适应新社会的人人平等,和谐社会等。

  虽然孔子和孟子都是属于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可是两个还是有些区别。

  孔子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强调“仁”和“礼”的重要性,认为通过修养和遵守礼仪让人与人,国与国直接和平相处,再无战事。

  他强调“仁政”,认为君主应该以仁德为本,实行仁政,以达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孟子则是注重人性的本质和社会的现实,认为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实现。

  他提出了“性善论”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强调君主应该以民为本,以仁德为治国之本,实现社会和谐和人民幸福。

  简单地说,孔子注重个人修养,孟子注重人性,也就是人性本善。

  淳于越的率领的儒家就是孔子儒家,因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所以淳于越的儒家成为了儒家的代表。

  而孟家的儒家代表着孟子的儒家,虽然不能作为儒家的代表,可是也算是儒家,他们一直蛰伏在暗处。

  孔子儒家和孟子儒家的人也有来往促进学习。

  可是淳于越成为儒家的代表之后,为了能振兴儒家,他的思想开始偏激起来,跟孔子的仁德,仁政有些背道而驰。

  或者说淳于越口中的仁政,只是针对一群勋贵,却绝对不是天下百姓。

  如今淳于越已经疯了,伏生成了儒家代表,于是他和孟子的儒家相互合作成立儒家书院。

  如今儒家书院里已经有上万和儒家子弟。

  孟子的儒家开始正式走在了前面。

  嬴政告诉过伏生,他要的儒家乃是兼容其他诸子百家的儒家,讲究的是仁义道德,忠孝廉耻等礼节。

  如今始皇帝需要大量的人才,孟子儒家一定会受到重用。

  孟西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仿佛看到了大秦到处都有孟家之人。

  “孟家主,白家主,大父。”甘罗说道,“如今蒙武已经前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