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6章 兰因絮果,必有来因_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皱着眉头问道:

  “爸,家里分了多少斤红薯?”

  “今年的收成不错,应该够各家各户填饱肚子了吧?”

  “要是吃的东西不缺,就把它养在家里?”

  王红河和李玉珠都是信神的,这件事本来就对他俩的冲击很大,坚信是自己儿子造了孽,上天给他一个补救的机会。所以,对于把小狗熊养在家里,他俩心底里并不怎么反对。

  可听到他的话,还是忍不住叹了一声。

  王红河张了张嘴,苦笑道:

  “仨儿,以前你整天读书,不怎么关心地里的庄稼,连去年的事儿都忘记了。”

  “要知道,红薯这玩意儿十分泼皮,只要不遇上特别大的灾年,哪年的收成都不低。”

  “可你知道为啥每年咱们都不够吃吗?”

  王承舟一愣,还真有点茫然。

  “那是因为地里打的粮食,它不仅仅是让咱们自个儿吃的呀。”

  李玉珠接过话茬,叹了口气,“粮食打下来,咱们首先就是公粮,单是这个,就得拿去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产量。”

  “然后就是提留,咱们大队那么多任务,一年到头又是办活动又是出外差,不都得钱?这粮食就又得少去一成。”

  “再者,为了照顾村子里的困难户,队里分配粮食的时候都是按照人七劳三的原则。大头都是按照各家各户的人头数分配,余下的才是按照工分来分。”

  “就像咱们,一家四个壮劳力,每天都是勤勤恳恳不缺工,可到头来,却只能跟杨树梢家分的粮食差不多。”

  “他家的情况你应该知道,慧萍一年到头都在生孩子,根本下不了地。家里四个丫头一个还在襁褓里,两个才五六岁,只有巧儿那丫头能当半个劳力用。再加上杨树梢,拢共就一个半劳力,可粮食一点不少分,甚至比咱家得的还多。”

  “娘说这个不是心里不平衡,毕竟人家是有实际困难,总不能因为这个,看着他一家子老老少少饿死。”

  “娘的意思是,咱不能只看着地里的产量有多少,得看落到自己口袋里的有几个。”

  一家子都沉默了。

  李玉珠口中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算是国家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政策,为以后的经济腾飞和国家建设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广大农村地区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的政策终于有所改变,不但交粮食取消,提留款也消失不见。

  甚至,每家每户还能得到粮食补贴,算是千百年未曾有过的惠民之策。

  可现在,广大的农村仍旧是国家发展的保障。

  王承舟心里不由得有点苦涩。不用想,明年的粮食还是不够吃的。少不了得继续挖野菜充饥。

  想真正摆脱饥饿,必须得等到明年年底。

  1978年12月,徽州地区小岗村的一伙百姓立下了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