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章 还好他的心思不在音乐上_逆流文艺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发专辑,袁梁第一时间想的不是选什么歌,而是要找到合适自己的唱片公司。

  王非的百代、那瑛的福茂甚至华纳,都不是袁梁的首选。

  袁梁发专辑只是为了攒资本搞电影,大公司商演活动太多不自由,况且这些公司的大本营多在港台,沟通起来还费事。

  别看袁梁在后海一带名声挺响亮,但他始终是个新人,去百代华纳这些公司,不签上几年的合同很难得到自由。

  可国内,就实在有点惨不忍睹了。

  千禧年,国内的唱片公司,知名的就一个高晓淞的麦田和罗忠旭的星工厂,分处燕京和浦江。

  两家唱片公司,都是依托歌手发展起来的,压根还没去考虑什么链条式的唱片运营体系。

  但这就是国内唱片产业的现状。

  “高师兄,麻烦你亲自跑一趟!”离岸酒吧,在孟同的帮助下,袁梁见到了高晓淞。

  高晓淞曾在北影导演系的预备班里进修过,跟袁梁是同门。

  “早就想见见你了,孟总说你一直忙着在拍电影,所以就没打扰你。最近的大学生电影节,你那部《舍与得》,可是好好给我们这些师兄上了一课呀。”

  尽管当下的高晓淞在《校园民谣》和《那时花开》的加持下意气风发,但在袁梁面前却不敢托大。

  刚进校就拿出两部短片,一部说故事,一部讲艺术,大学生电影节的评委们想要二选一选出一部来评奖,都会头疼。

  高晓淞是意气风发了,但跟前的小师弟锋芒毕露,不差分毫。

  “高师兄说笑了,你才是前辈,只是精力没有放在电影上而已。”

  如果有得选,袁梁压根不想接触高晓淞,在他眼里高晓淞就是個歪屁股。

  可歪屁股这件事,在高晓淞甚至他之后的70那一代人当中,太常见了。时代造就了这一代人的普遍不自信,导致人人都想往外跑,意识形态产生偏移。

  “可师弟的精力也不全是放在电影上呀,现在后海谁不知道你的大名,那瑛的新专辑那么火,你在酒吧里唱过的那几首歌,每天晚上都有人要点,就是歌手不会唱而已。”

  “我早就劝他出专辑了,这样我这酒吧的生意没准能更好些。”孟同闻言,不由在边上附和着。

  “太忙没时间,高师兄、孟总见谅。”

  袁梁端起杯子喝了一杯,直接开门见山,“今天找高师兄,主要是想了解下当下音乐圈里的情况。百代、华纳、索尼之类的大公司,我去了也没什么时间。

  相对而言,小公司要自由得多,可我毕竟刚到北影,对这方面毕竟不太了解。”

  高晓淞笑道,“国内的唱片环境可不太好,深广地区的盗版太多,唱片再好卖,也拿不到多少分成。麦田刚起步,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袁梁微微皱眉,高晓淞完全就是一副生意人的姿态。难怪他能够凭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