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25章 375代航发的测试准备_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项目的同志,哪有什么拖后腿的说法,正常的取长补短罢了。”

  但涡扇10的情况毕竟比较特殊。

  “已经快把散件组装的部分给造完了,后面就是从第七批次开始逐步提高国产化率,然后换新的国产机载设备。”

  典型的第四代发动机,如F119,甚至可以把重量控制在1450kg附近,从而实现接近11的海平面理论推重比。

  “它们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由于涡扇10使用全权数字控制,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当采用转速函数供油方案,以机转速作为燃油流量的线性映射量……”

  虽然不是一个体系,但好歹601所和606所都在盛京,也算是兄弟单位,而且太行项目实际上也算是十一号工程的一环,所以一些基本的消息还是能打探到的。

  之所以管涡扇10叫3.75代发动机,就是因为虽然它的结构已经几乎无限向四代靠拢,但大部分材料和生产工艺仍然是第三代发动机的水平。

  所以算下来,俩人已经有将近一个季度都没见过面了。

  在航空工业系统内部的档案序列中,二者共用同一个生产代码,只是空军在装备层面上进行了区分。

  至于她自己……

  徐洋还是没有任何废话,直接把早就准备好的资料塞到常浩南手中。

  而现在往发动机上面连接的那些管路,就是起到一个“外置应急备份”的功能。

  因此,除了缩减寿命测试以外的其它所有项目,都是用基准型号进行,A型号无需再走一遍流程。

  根据任务分工,在部件级测试结束以后,第一台发动机的制造和总装任务,是由他这个总工程师负责的。

  这也是为什么常浩南能腾出时间,跑到蓉城待上两个月。

  “况且,在正式开始测试之前,还得检查一遍经过改进之后的台架系统控制规律,这个也得花上几天功夫。”

  “也不能太拖你的后腿啊……”

  他可能是624所工作人员以外,在这个房间里待过时间最久的人了。

  毕竟对于华夏航空工业来说,在此之前连生产第二代的涡扇9都颇有些费劲。

  在目前几乎所有的测试内容都能顺利通过的情况下,身兼数职似乎并没有给常浩南带来太大的负担。

  二者握了握手。

  不过,这就是以后要追求的部分了。

  后者抬起头,看着操作型架上面的现场工程师开始对照着图纸,小心翼翼地把一根根管线安插在发动机的各处要害位置上面。

  常浩南摆了摆手:

  “我在前面的设计任务里抠出来的时间,本来就有一部分打算是给生产和测试环节留余量。”

  显然,她对自己的工作成果非常有信心。

  一行人绕过垂落着密密麻麻线缆的高空台,来到了对于常浩南而言再熟悉不过的控制室——

  徐洋几乎没有中断地讲了将近两个小时,显然对于自己设计的这套测试控制逻辑烂熟于心。

  十几分钟后,他终于重新抬起头:

  “我想……应该还有。”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