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68章 荐举名将_大宋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而赵皓知道金崇岳、徐处仁等三人都算是真正的忠臣,在历史上也与李纲、宗泽等人同为主战派,颇有敬意。

  更何况,他更需要清流派的喉舌,为自己造势。

  聊到兴起时,吴敏苦笑道:“公子虽然忠直不阿,一心为国,又深得官家信任,奈何独木难支呐……”

  徐处仁接话道:“不知此次三衙之首,公子意下如何?须知此事,官家之意似乎全在公子一言,公子不可不慎之啊。”

  赵皓如何不知道三个老狐狸的意思,微微笑道:“李伯纪虽为栋梁之才,奈何官家不喜,况且其现行品阶太低,若为三衙之首,难以服众,我荐一人,必可当此大任,且官家亦当受之。”

  三人神色一愣,疑惑的问道:“不知公子欲荐举何人?”

  赵皓笑笑,伸出手指,蘸了蘸酒水,在桌子上写上了三个大字。

  三人死死的盯着那三个字,细细看清之后,不觉脸上都露出如释重负的神色。

  金崇岳老头子,更是满脸的服气,叹道:“公子虽然初入朝堂,却对朝中大臣了如指掌,此人的确比李伯纪更为适合,老夫佩服!”

  突然,三人互相对视一眼,齐齐而起,对赵皓躬身一拜:“如今朝堂之上,腐朽不堪,幸得公子英明,又深得官家信任,如今之国事,还望公子竭力为之,我等愿唯公子马马首是瞻,锄奸伐恶,还我大宋一片朗朗乾坤,虽死而无憾!”

  赵皓心头终于长长的吁了一口气。

  清流一党,才是他最想拉拢的一党,如今其已臣服于自己,对于后面的宏图霸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至于长久来看,重文轻武的政策迟早要变,士大夫与官家共享天下的政策更是不可能长期下去,他赵皓迟早要触动士大夫们的利益,届时清流一党是否还是他的坚定支持者未可知,只是到了那时,他已不需要刻意拉拢任何人了。

  ……

  次日早朝。

  众人依旧按时到垂拱殿,按序排班,等候官家的到来。

  只是,朝堂之上的气氛,变得愈发诡异和肃杀起来。

  如果不出意外,三衙之争,将于今日揭晓结果,分个胜负。

  蔡京等人,自是已不再指望赵皓,但是并非完全没有对策而坐以待毙。至于童贯一党,原本就将赵皓列为同党之人,又暗中打听得赵皓在望月楼之宴中,丝毫没有给蔡京等人的面子,心中更是安心,早已摩拳擦掌,准备最后一搏。

  随着一阵脚步声响起,赵佶在梁师成等人的簇拥之下,昂然而来,登上龙椅。

  一番礼仪之后,梁师成依旧是那句多年不变的话“诸位有事奏本,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户部侍郎唐恪已挺身而出,率先提起三衙之首之事,再次荐举刘延庆任之。

  赵佶不等唐恪说完,便已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望向三品大员的序列之中,扬声问道:“赵皓何在?”

  赵皓这次早已有准备,缓缓出列,恭声道:“微臣在!”

  赵佶问道:“三衙之首,你可曾想好荐举何人?”

  刹那间,整个朝堂之上,数以百计的目光,全部望向了赵皓,全场鸦雀无声。

  赵皓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整了整官袍,又扶了扶管帽上的长翅,这才肃然答道:“微臣荐举平西夏之名将,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种彝叔为三衙禁军之首,还望官家恩准!”

  赵皓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PS:身体有点不适,三更不了……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