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自掏腰包_大宋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伏的骏马嘶鸣声,那车队硬生生的停了下来。

  所有的灾民都惊呆了,惶惑的抬起头来,齐刷刷的朝那车队望去,那年轻男子也抬起头来,死死的望着前面,眼睛中充满希冀,又充满惊恐,不知是福是祸。

  马车上缓缓的走下一名身着紫色官服的少年,年纪不过十七八岁,生得极其俊美,眉宇之间英气勃勃,又透露着几分威严之气,正是代天巡狩的钦差赵皓。

  只见赵皓大步向前,直奔那跪倒的年轻灾民,一把将其扶起,又替其轻轻的拍了拍尘土。

  那年轻男子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沙哑着声音道:“谢大官人!”

  赵皓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头喝道:“每人二十个大馒头,一壶水。”

  “喏!”身后有人应道。

  就在此时,那些惊得目瞪口呆的灾民终于如梦初醒,噗通噗通跪倒了一地,那年轻灾民一激动之下,登时晕倒了过去。

  又大又软的馒头,再加上清凉入喉的清水,很快便让这四五十个灾民恢复了生气,千恩万谢的感激声不绝于耳。

  赵皓待得众灾民吃饱喝足之后,这才细细询问了一番,又给每人留下一大袋干粮,这才率着车马继续前行。

  “洛阳以北的灾情还算轻的,离洛阳只有三十里路了,只遇到两拨灾民,真正的重灾区在洛阳以南。杜公才知洛阳以北近京畿,故对洛阳以北的赈灾是最用心的。”坐在赵皓身旁的,正是文观大学士徐处仁,清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赵皓恨声道:“三百万石赈灾粮,一出开封府便只剩下一百五十万石,落得京西北路一百万石,洛阳以北百姓不过五十万人,灾民不过十万人,杜公才只重抓洛阳北之赈灾,尚有如此多灾民,可见实际用于灾民之粮,十中无一,贪墨如此,令人发指!”

  徐处仁叹道:“幸得公子自出钱粮五十万贯,又向官家要了五十万贯,得粮五十万石,或可暂解灾情。公子舍己为公,下官衷心敬佩,若天下官吏,人人如公子,国情岂会如此……”

  赵皓对于徐处仁的恭维,没有丝毫的喜色。

  大宋虽然国土比起秦汉隋唐等朝小了许多,却占据了天下最富庶之地,国家之富更是空前未有,些许灾情原本算不得什么,人祸才是最大的灾祸。京西南北两路的灾民,加起来四五百万人,两路的各州县库粮若是未被贪墨,再加上开封府放粮三百万石,怎么也得有七八百万石,人均一石半,也就是90斤,再配点野菜,怎么也能熬到秋收之时,岂会饿殍遍野?

  事实上,根据锦衣卫打探的消息,除了官府贪墨灾粮,那些粮商们也更是趁机囤积粮食,坐地起价,使得很多地区粮价飙升到了五贯钱一石甚至更高。而粮价的飙升,使得原本手中还有点余钱的百姓,也被粮商搜刮一空,沦为灾民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