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九章 老苏的合理脑补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的尖锐声了,具体的诸位可以想想指甲盖划过黑板时候的声响,能让你脚指头都扣的紧紧的。

  因此铁锥笔的普及度一直都有限,也就是说在普众化的教学领域中,基本上没有类似黑板的工具。

  只有部分比较负责任的老师,才会偶尔让学生汇聚到身边,给他们示范笔画顺序。

  在这种情况下。

  要是你站的位置靠后,有可能就会错过了笔画顺序的教学。

  等到了课业结束后,有条件的学子可以购置字帖临摹,字帖上会清楚的告诉你笔画顺序。

  至于没条件的学子就惨了:

  遇到比较好的同窗或许能请教一下写法,但要是同窗关系一般或者蒙学时期没去问——蒙学时期年龄小,不一定有这方面的意识,这些人甚至可能到了科举阶段,都不一定知道一个字到底该怎么写。(参考资料doi:-,河大一位权威教授的论文)

  比如茴香豆的茴字,在宋朝你能见到最少十几种写法。

  而一个字成体后是否好看,和笔画顺序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偏偏古代科举的字迹又是个加分项,因此有些倒霉蛋寒窗苦读十几年,明明有能力考中科举,却因为字迹问题而翻了车。

  其实类似的情况后世也有不少,小学的时候不喜欢练字,高考时鬼画符丢分的简直不要太多。

  因此眼下有了粉笔这东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便可能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同时还能做到大范围普及。

  毕竟按照徐云先前示范,粉笔的制作流程和成本都极其简单与低廉。

  “当今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县一千二百三十四,每县又有蒙学两所.....”

  看着手中的这根粉笔,老苏的双手隐隐有些颤抖:

  “有了粉笔一物,若是每县每年可多教谕三位秀才,那便是三千七百余人,文教将兴矣......”

  随后他又深深看了眼正在准备讲义的徐云,心中不由冒出了一股迟疑:

  这样一个随手就能拿出诸多奇物的年轻人,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男伶吗?

  别的不说。

  他只要把大蒜素拿去贩卖,至少一个州县首富的身价肯定是有吧?

  虽然男伶这个职业束缚比较大,但并非不能赎罪脱身。

  比如目前朝中的一位集英殿修撰陈令便是男伶自赎出身,不但从了良,甚至还当了官呢。

  除非......

  他身上另有隐情,使其根本没有机会赎身。

  这并非老苏在莫名脑补,毕竟徐云自身的条件太特殊了:

  夤夜出现在自家府里,没有腰牌和籍贯文书,身上带着不少金银财宝,整个人细皮嫩肉的。

  同时自身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又不低,手上拥有哪怕是京内圣手都不晓得的神奇药方.....

  而纵观眼下整个大宋,能储存诸多玄奇知识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