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一章 乱了乱了,整个19世纪都乱成一锅粥了!()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尼德兰物理学家涅耳,总结出了光的折射定律。

  接着在差不多同一时间。

  笛卡尔在他《方法论》的三个附录之一的《折光学》中,率先提出了这样的可能:

  光是一种压力,在媒质里传播,并且世界上存在以太这种物质。

  也这也是近代光学的万恶之源,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如今

  自那以后。

  光学就如同剑宗与气宗一般,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派别。

  首先出现的是波动说。

  如今大家公认的波动说提出者是惠更斯,但其实吧,最早发现波动说证据的是一位意呆利数学家。

  此人叫做弗朗西斯科·格里马尔迪。

  当时他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一束光穿过两个小孔后找到暗室里的屏幕上,发现在投影的边缘有一种明暗条纹的图像。

  于是格里马尔迪便提出了光可能是一种类似水波的波动,这就是最早的光波动说。

  只可惜这位数学家能力有限,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最终由惠更斯首次完整的给出了光的定义:

  光不是一种物质粒子,而是由于介质的振动而产生的一种波。

  至于传播光的介质,就是被笛卡尔重新炒火的‘以太’。

  再往后就是胡克扛旗,小牛提出微粒说的事儿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小牛的微粒说与波动说堪称生死冤家,但小牛对于‘以太’却并不否定。

  小牛原本坚持的绝对时空观中,以太便是绝对运动的代表。

  甚至后来的小麦都没脱离这个圈,他在电磁学中就引入了以太的概念,还在晚年尝试过推导以太在惯性系中的表达方程。

  结果1887年。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尔逊与化学家莫雷用“以太漂流”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让整个科学界都震惊了好久——这也就是此前提到的两朵乌云中的一朵。

  经典物理靠着以太发展出了许多正确的结果,但到头来忽然发现推导出这些成果的根基是错误的,你说邪性不?

  就像兔子当年搞战斗机隐身涂层,看海对面的B2次次飞行都不掉漆,还以为他们掌握了啥黑科技。

  于是兔子们咬着牙立项,以那个未知技术为目标追赶,日夜不停。

  结果多年之后兔子们才知道,人家的B2不掉皮是因为上了大氪金术,破了就补......

  然后兔子们看着自家仓库的那几台机子就陷入了沉思:

  所以老子tmd的到底搞了个啥......

  总而言之。

  以太这玩意儿确实很邪,到21世纪都还有一大票人相信它的存在,其中甚至不乏诺奖得主。

  话题再回归原处。

  惠更斯再往后的故事此前已经介绍过,此处就不多赘述了。(近代光学在210章开头,复制过来就是水字数了,所以大家可以回那边去看看,这段加上210的那部分,差不多就是光学的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