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三章 近代华夏物理学史的三两事儿(本章科普较多,建议谨慎订阅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体、计算和统计数学、航空力学等多个重大项目,属于真正的‘国师’。

  在学生方面,赫赫有名的伟长先生,便是他的门生。

  另外还培育出了冯端、胡宏纹、王竹溪、葛庭燧、彭桓武、余瑞璜、黄昆等诸多二代院士,属于标准的奠基人概念。

  现如今国内还有一个物理学奖项,名字就叫做吴有训奖。

  不过吴有训院士虽然功勋赫赫,但他相对侧重的是方针的制定和研究。

  若论设备研制和落实,就必须提到另外一人。

  也就是三大奠基人中的最后一位,赵忠尧院士。

  赵忠尧院士是1902年生人,大学时在加州理工学院读书,师从该校校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教授。

  当时赵忠尧院士冒着惹怒密立根的风险,拿到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实验题目。

  经过一年多夜以继日的刻苦研究,赵忠尧发现了硬γ射线在通过重物质时产生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辐射。

  并将这一重大发现写成两篇论文,于1930年5月、10月先后公开发表——没错,1930年就发了《nature》

  这实际上是正负电子对的产生和湮灭过程的最早实验证据,最终被卢瑟福完善,诺奖也由此颁布给了卢瑟福。

  1931年秋。

  赵忠尧院士得知国内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毅然决然的回到国内水木大学任教。

  他第一批教出的学生有王淦昌、周同庆、施士元。

  后续又培养出了赵九章、彭桓武、钱三强、王大珩、陈芳允、朱光亚、邓院士等人。

  华夏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第一台静电加速器、科大的近代物理系、高能物理研究所等等....全部出自赵忠尧老院士之手。

  当初西漠的那声龙吟,便是赵忠尧院士的心血。

  可惜赵忠尧院士逝世于1998年,没有坚持到两弹一星勋章发放的那天。

  与赵忠尧院士同样可惜的是他的学生,仅比他小5岁的王淦昌院士。

  王淦昌院士参与了华夏原子弹、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

  当时王淦昌院士改名王京,隐姓埋名了整整十四年。

  《横空出世》这部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电影中,有句台词想必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

  在现实历史中,第一个被问到这句话的就是王淦昌院士。

  遗憾的是。

  在1997年夏,90岁的王淦昌院士被无名氏骑车人突然撞到致重伤。

  王淦昌院士因为腿骨骨折卧病了整整半年,加之发妻去世,最终同样在1998年去世。

  两位功勋院士去世的时间,与两弹一星勋章发放的时间只差数月,着实令人遗憾。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赵忠尧院士,这里就顺带辟个谣。

  如今互联网上很多营销号提及赵忠尧院士,必然会提到一个故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