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六章 瞧瞧我们发现了什么?(上)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图像是云室模拟出来的粒子轨迹,从能级上看显然是三个电子,属于非常常见的微粒。

  第二张图像则是一个拟合图,有点类似三叶电风扇静止时的状态——空间被分成了三个区域,每片扇页是由两条圆弧组成的椭圆形。

  如果还没法理解这个描述,可以想想一根橡皮筋,中间留着一些空隙,然后捏着两端将它拉长。

  再把三根这样的橡皮筋间隔120°摆在一起,差不多就是这个拟合图了,也就是

  王承书所说的集成尾迹。

  在眼下这个时代的认知中——注意,是眼下的认知中。

  集成尾迹的本质是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时有很大的概率会发生湮灭,变成光子再生成一堆强子,这些强子沿着运动方向喷射出来而形成的。

  但问题是

  这次赵忠尧他们搞的并不是正负粒子对撞,从头到尾都离子的属性都是相同的——刚开始的时候是负离子,失去电子后变成了正离子。

  这种情况之下,又哪里能出现正负电子湮灭呢?

  于是带着这股费解。

  赵忠尧招来了王淦昌以及其他几位高能物理学家,众人就这样针对这张图纸讨论了起来。

  首先开口的是不久前赶到基地的张宗燧,这位也是徐云在剑桥大学的“学长”,不过他毕业的时间在1936年,而且现在与剑桥大学也没啥联系了:

  “赵主任,有没有可能是设备的误差?”

  赵忠尧闻言迅速摇了摇头,说道:

  “不太可能是误差,首先这个图像非常清晰,轨道不太像是错误拟合出来的——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我宁愿相信海对面那个美乐帝会被人在大街上爆头,也不信会有这种偶然出现。”

  “其次......”

  说着,赵忠尧从桌上拿起了另外一份报告,递到了张宗燧面前:

  “这是小王刚刚找到的另一份文件,上头同样观测到了这个集成轨迹图,你看看吧。”

  张宗燧接过报告看了一会儿,接着将它放回桌上,斟酌着道:

  “嗯,确实是又一个集成轨迹.....有这张图像来作证,看来不太可能是巧合了。”

  见此情形。

  又一位学者举起了手,此人便是之前那位问过徐云是否有方法反制英国人的年轻专家。

  根据此人的自我介绍,他的名字叫做杨贺,不久前才抵达的基地。

  虽然徐云在后世没怎么听过他的名字,但能进入这次的专家组,其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只见杨贺举起手后顿了顿,抛出了一个猜测:

  “赵主任,有没有可能是高温情况下某些粒子的极化状态?比如说缪子?”

  这一次。

  现场众人的反应就明显迟疑许多了。

  缪子,也就是所谓的μ子,又称作渺子。

  缪子是1936年发现的第二代轻子,高达中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原型就是这玩意儿。

  开过高达的同学都知道。

  缪子在某些情景下会出现自旋轴垂直于外磁场并且平行于运动方向的情况,这种自旋轴高度同向的缪子就是极化缪子。

  极化缪子有个特性就是在大跨度的温度下出现一些失控状态,出现类似湮灭的集成轨迹倒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在整个过程中加速器内的电压梯度相差很大,导致热能分散同样不均匀,个别地方甚至隔个几厘米就会差好几十度。

  不过很快,赵忠尧便也否定了这个猜测,只见他指了指王淦昌的那份报告:

  “不太可能是极化状态——杨贺同志你看这里,14.626,磁性耦合参数不太对。”

  “缪子主要由π介子在很短的时间内衰变产生,理论的磁场波动频率耦合值应该在3以下,可这里都超过14了。”

  “另外根据我几年前推导出的一个结果来看......缪子就算会出现极化现象,它也只可能产生于靶和第一级偏转磁铁之间,绝不可能出现在末态。”

  听闻此言。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