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零三章 只能是你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就是本科生先进行两年的通识教育,大三开始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结果这样和【国际接轨】了五年不到,南科大的校长又换人了,换成了现在的薛其坤院士

  所以很多南科大的学生都把陈十一院士视为了招安派,认为他是带着招安任务来的,改变了南科大自主招生的规则后就甩甩袖子走人了。

  现任校长...也就是薛其坤院士则主张的是本土化的办学,做出了诸如晚会期间挂红灯笼、春节贴春联之类的操作。

  这让很多接受了“国际化”教育的学校领导还有毕业校友感觉很膈应,因此薛其坤院士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位置上也颇有争议。

  但另一方面。

  薛其坤院士在学术领域的造诣却无人可以质疑,他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发现者,第一个获得巴克利奖的中国人。

  徐云上辈子在写的时候就不止一次的提到过他——在塞林格靠多粒子纠缠态获得诺奖后,潘院士已经基本没了靠同方向获得诺奖的可能,有机会获得诺奖的国内成果只剩下了两个。

  一个是王贻芳院士的中微子混合角,另一个就是薛其坤的反常霍尔效应。

  其实以上两者都是标准的诺奖级别成果,但它们又并不存在断层式的获奖优势,因此在眼下这种国际形势之下,想要获得诺奖难度很高。

  毕竟理科诺奖可不像抹黑华夏就能拿到手的诺贝尔文学奖,理科诺奖至今依旧是学术界的最高峰,一次获奖就足以让华夏的理科圈层在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动。

  视线再回归现实。

  以上这五位大佬要么隐退要么业务繁忙,平日里能凑齐两位都算是少见了,遑论五人齐聚评审一位硕士的毕业答辩。

  这种情况下,整件事必然会被舆论报道发酵。

  如果徐云表现一般,那么可以预见到时候必然会有诸如【太子】、【x二代】、【造神】之类的帽子扣上来。

  当然了。

  凡事都有两面性,有风险自然就会有收获。

  如果到时候徐云能够拿出个足够有质量的表现....那么这个阵容反而会成为徐云的助力。

  “.......”

  随后潘院士看了眼徐云,有些感慨的说道:

  “小徐,其实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是想要先和你通个气的。”

  “毕竟答辩的核心人物是你,在没有询问过你个人意见的情况下就把你推到风口浪尖,说实话有点不公平。”

  “当时我还问了个问题...哦,刚好就是你和姜主任说的那句话。”

  “姜主任?”

  徐云微微一愣,但很快便明白了潘院士的意思:

  “.....那句【为什么是我】?”

  潘院士语点了点头,眼中浮现出了一丝追忆:

  “没错,当时我就问了杨老和王老,为什么要把你架到这种高度。”

  “然后....王老给了我一个很简洁的回答。”

  说罢。

  潘院士转头看向了徐云,表情严肃,一字一顿的说道:

  “在当初的发布会结束之后,这个结果就已经注定了,所以这不是为什么的问题,而是因为能被推出来的人选....只能是小徐。”

  只能是你。

  这四个字如同惊雷般在徐云脑海中轰然炸响,尽管他脸上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但内心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徐云没想到王老居然会这样评价自己,某种意义上来理解,这句话其实代表了某些群体对自己的看法。

  但很快,徐云的心中又复现出了些许释然。

  是啊

  其实这一切从当初的发布会...不,从当初的孤点粒子被发现之后,就已经被注定了

  纵观如今华夏科研圈,有哪个同龄人在知名度上能和徐云相比?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