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531章 正统六年(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_大明第一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方明察暗访,最终确定右军都督府右都督、镇守云南总兵官沐昂为首,涉及整个云南都、布、按三司众多文武官员的军械走私案,就连云南镇守太监云仙也牵连了进去!

  这个案子明显超出了王骥的职权,王骥只得上奏朝廷处置。

  朝廷收到王骥的奏报后,也深感棘手。

  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朝中文武大臣经过多次商议,考虑到平定麓川之战的功劳,最终决定将涉案文武官员贬为庶民,卖军械所得的钱财充公!

  至于镇守太监云仙,朱祁镇则专程派王彦到云南,将云仙就地杖毙,为各镇守宦官戒!

  另外,大明还下诏缅甸,要求缅甸宣慰使卜剌浪马哈省清缴思任法叛军,并将思任法及其家属绑缚交给大明,只是卜剌浪马哈省假装应允,但却不断向大明提出各种条件!

  朱祁镇虽然对卜剌浪马哈省的态度很生气,但考虑到目前正在北方和瓦剌干架,也只能暂时作罢,下诏王骥以兵部尚书之职留在云南,以战功封靖远伯,充任云南镇守总兵官。

  北方,自北伐开始以来,大明和瓦剌都寸步不让,到正统四年年底,双方就在阿只里海子附近进行了十余次参战人数近百万的大规模战争,数千、数万规模的战斗更是不计其数!

  大明以步兵为主,辅以精骑;瓦剌则以东蒙古各部的部落骑兵为主,辅以卫拉特骑兵和土尔扈特骑兵,双方争锋相对,伤亡人数都急剧上升。

  这场战争带给双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战事陷入胶着,持续时间超出了预料,使得北伐大军成为朝廷的巨大负担!

  好在正统三年的时候郑文铭、王祯的船队把玉米、番薯、土豆等产量高、耐旱的农作物从南美洲给拉了回来,经过朱祁镇的强力推广种植,这才让大明国内没有出现粮荒的现象。

  甚至因为这些产量极高的农作物的出现,使得百姓普遍能够填饱肚子了,甚至还能有多余的粮食售卖。

  好在朝廷因为要维持北方上百万大军的日常消耗,一直都从民间大量收购粮食,没有出现谷贱伤农的事。

  随着正统四年年底脱欢重病逝世,也先在土尔扈特部和卫拉特联盟的支持下,继承了脱欢的太师之位,并自称太师淮王,为将来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做准备。

  但一直关注着瓦剌动静的张辅抓住机会,率军突袭了瓦剌大营,反应不及的瓦剌军大败。

  无奈之下,也先只得带着残余的二十余万主力向西,往帖良古惕撤退,以期恢复实力。

  张辅虽然有心追击,但麾下的骑兵数量不足,若是强自追击,定会失去步兵的火器支援,恐怕还会被瓦剌反咬一口,凭目前明军骑兵的实力,根本就不是瓦剌瓦剌精锐骑兵的对手。

  更何况,按照朱祁镇的计划,大明还要在草原上建造城池,以此来保证大明对草原的绝对统治。

  这样一来,北伐大军的兵力就更捉襟见肘了!

  但不管怎么说,大明南北之患算是暂时得到了缓解,周边各国也都不敢轻易撩拨大明!

  正统六年正月十五日,太皇太后下谕旨:谕令北京、直隶、南京、凤阳、淮安、徐州、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大小官员、民庶之家,务求择其父母克修仁义、家法齐肃,女子年十三至十五、容貌端洁、性资纯美、言动恭和、咸中礼度者,有司以礼令其父母亲送赴京,吾将亲阅焉!

  随着张氏这道谕旨的下达,内廷各衙也忙碌了起来,打造中宫所需的仪仗、凤撵等事物。

  一直居住在坤宁宫中的孙氏也搬到位于乾清宫西边的慈宁宫,为即将入宫的皇后腾地方。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