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六章:风雨兼程,朝廷旨意_斩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瞻,既然是陈三郎直截了当提出的想法,大伙儿也不好辩驳。

  随后陈三郎开始分析理由,其一:雍州纷乱,大大小小的势力多如牛毛,但只要没有大队蛮军坐镇,便不是问题;其二:只有占据了崂山府,才能高屋建瓴,不断吸纳周边的势力投奔……

  最后,时不我待,已经不允许按部就班慢慢发展了。

  “当然,也不是一定要马上攻克府城。终归到底,还得看那边具体情形如何,我已经请逍遥道长出马,率先前往崂山府去打探消息。”

  逍遥富道的道士身份,最适合做探子,他本身法力非凡,也不担心安全问题。再加上,他本就是当地人呀,简直毫无破绽。

  不用等大部队,逍遥富道有心卖弄,做起法来,也不用骑马,便风驰电掣而去。

  这一幕被众人见到,无不惊叹有加,视为神明。

  听完陈三郎的话,诸人纷纷赞同,并无异见。想着也是这么个理,众人历经千辛万苦而来,总不能窝在个小村庄里种田吧,要等春播秋收,那不得把人都等老了。

  直接就占个府城,那才算豪气。

  大丈夫做事,建功立业,当如是也。

  这般想着,诸人仿佛已经看到入驻府城,成为崂山之主了,光想着,就觉得热血奔腾,兴奋不已。

  陈三郎看在眼里,暗暗点头:

  在泾县,他是县令,下面位置不过县丞县尉那么寥寥几个。若是陈三郎当了知府大人,搭建的班子当然得扩大数倍,增加许多位置。

  有位置,也就意味着在座诸人都可能当上官。

  是真正的官。

  话说回来,其实以前周分曹在泾县主事,代理全县大小事务,但他的身份不过是幕僚而已,根本不算官。

  一个县城,真正能称为官的也就县令县丞县尉三个,别的人,诸如文书、捕快、衙役之流,只是吏,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也许很多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就是为了当官。当然,肯定有不少心怀高义,为国为民者,但如果做不成官,做不了大官,又如何为民做主,报效国家?

  读书为做官,与仁义道德一点不冲突。

  跟随陈三郎的人,大都渴望做官。周何之不用说,他是中不得举,无奈落魄;周分曹虽然数次拒绝元文昌,不过他是不愿意与元家为伍,同流合污;就连心态最为淡泊的宋志远,他也是想当官的。教书育人,书院院长,也有着官场身份,只是清闲许多罢了。

  向往仕途,施展心中抱负,是天下读书人的心愿,本无可厚非。

  众人冒着生死危险追随陈三郎,若单纯只为了恩情,就绝无法长久。

  他们有血有肉,也是想建功立业的。

  现在,机会来了。

  雍州沦落,朝廷屯兵中州,抵御蛮军北上,但在击溃蛮军之前,是难以派遣兵甲来收复雍州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