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二章:江上问名,门户报喜_斩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狠心,拿出一把铜钱,让华叔撒在门口处,任人捡拾。

  这叫“金钱报喜”,是本地一个俗例。

  这时候,陈三郎回到家,自然又是一番景象,足足热闹了大半个时辰,众人才慢慢散去。

  华叔准备好三牲,分别是鸡、鸭、鱼,也就是俗称的“小三牲”,一一摆在陈家神台之上。

  陈王氏带着陈三郎跪拜祭祖,瞧见一脸坚毅的儿子,妇人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

  衙门后院,黄县令面色阴沉地听完钟捕头禀告,一时惊怔得说不出话:陈三郎考中秀才他不觉得意外,毕竟考到了院试这一关,怎能没几分才学?可此子怎么能得到虎威卫大人物的赏识?

  听钟捕头说是因为一诗词的缘故,但具体内容钟捕头却没听清楚,无从了解。

  事态的展变化真是让人始料不及,本该是一只孱弱绵羊,突然就变成浑身是刺的刺猬,根本下不去手了。

  沉吟半饷,黄县令问:“老钟,你可知道神威卫的人为何会在南阳府出现?”

  钟捕头回答:“应该和那头吃人妖魔有关系,虽然府城严禁消息外传,但出了这般事故,如何能瞒得住?”

  管辖境内,有妖魔作祟,刺史大人不可能坐视不理,派遣神威卫下来巡视镇压,再合理不过。

  旁边张幕僚进言道:“大人,其实也就是问个姓名而已,也许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

  黄县令叹了口气:“万一呢?万一那人真得赏识此子,到了府城问起,也就几句话的事。但很多时候,一句话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一群人的命运。”

  过得这段日子,他慢慢从侄子遇害的悲痛中走出来,开始变得冷静。其本就是个很有耐心的人,这才能等到老县令致仕,从而取而代之。

  张幕僚默然,承认大人说得对。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但和虎威卫扯上了关系,就是一种潜在的巨大风险。稍稍行差踏错,不但前程毁于一旦,身家性命都保不住。

  黄县令黯然道:“此事暂且作罢,静观其变。陈三郎是蛇是龙,是鱼是虫,看看便知。”

  一般来说,考到了秀才功名,下一步就会进学和游学,都是一种历练,藉此广结人缘,并积蓄声望名气。

  名者,看似虚妄,实则重中之重。圣贤有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又说“慎器与名”;更有诫语:“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

  无不说明“名”的重要性。

  考到秀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表xiàn至关重要,三年后的乡试才是真正的人生大考,考的不仅是才学,不仅是文章,更是个人的积累底蕴。在这三年间,如果籍籍无名,没有突出之处,甚至连乡试的考试资格都拿不到。

  乡试资格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岁考里成绩出众拔萃;二是得到官绅名流推荐。

  两者其实都需要声望支撑。

  人情练达即文章,自古到今,死读书的书呆子从来都难以登堂入室,哪怕考过了试,也无法在复杂的官场上立足。

  黄县令一言做了定夺,钟捕头和张幕僚自然不会有意见,反正这事,本就是县尊大人的私事,大人都能够看得开,作为下属又有什么看不开的?倒是江草齐斩杀官差逃走之事,迟迟不能结案,却是令人头疼。无奈之下,只得出文书,将江草齐列为逃犯,并通guò驿站将文书送到其他府县,请求协同缉拿。

  又派衙差将陈家众人带上堂询问,问是否对江草齐杀差逃走之事知情,陈王氏等人自是一口咬定不知――他们本就不知,从头到尾,都是陈三郎在策划。

  黄县令不敢用刑,问过之后,只得放人回家。

  温馨提示:已启用新域名"",原域名即将停止使用。请相互转告,谢谢!

  请收藏:https://m.xfxs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